近年来,新青镇党委始终锚定群众急难愁盼,将学习教育成果深度转化为惠民实效,以“真心、恒心、匠心”织密民生服务网络,用一件件可感可及的实事架起党群“连心桥”,让服务暖意渗透基层肌理,推动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。
真心听民意解民忧,“问题清单”变“幸福账单”。镇党委以“书记串门”、“小板凳议事会”为重要抓手,推动党员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、上门入户,在拉家常、话民生中精准摸清群众诉求。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“活动阵地短缺”问题,镇党委迅速行动、积极争取支持,投入20余万元对120平方米镇级活动阵地进行改造,同步为新民社区新增70余平方米党员群众活动室,配齐桌椅、音响等全套设施,让原本老旧的空间彻底变身集议事、活动、服务于一体的“红色堡垒”,切实满足群众日常活动需求。在特殊群体关爱上,镇党委聚焦“一老一小一残”,通过入户走访、微信群征集等方式,累计收集“微心愿”200余条。从为独居老人购置拐杖、为残疾儿童准备学习用品,到帮行动不便者代办业务,200余条“微心愿”实现全部兑现,用“干部多跑腿”换来了“群众少操心”,让特殊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。
恒心建机制抓常态,“一时之举”成“常态之为”。镇党委建立“固定+动态”民生服务机制,将“串门议事”纳入镇党委重点工作,明确要求班子成员每月下沉走访不少于4次,确保民情收集“不断线”、问题解决“不拖延”,让倾听群众声音成为工作常态。针对群众在健康、文化方面的需求,镇党委主动联动县委组织部,推出民生“五件礼”服务,为4个社区配备智能体检设备4台,图书2000余册,打造“家门口的健康站”与“精神粮仓”。如今,新建成的党群活动室已累计举办文艺演出、政策宣讲等活动10余场,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。社区智能体检设备提供健康监测服务1000余人次,图书借阅量达1500余册,常态化的服务供给让群众幸福感持续“保鲜”。
匠心优服务求精准,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滴灌”。精细化服务是直达民心的关键,在服务阵地建设上,新青镇党委兼顾会议、娱乐等多元功能,贴心配备老花镜等便民物品,确保老年人、残疾人等不同群体都能“用得上、留得住”。在特殊群体帮扶中,实行“一人一档”管理,针对残疾人、独居老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,让政策红利精准“找人”。面对居民日常“烦心事”,镇党委开展辖区民生问题全面排查,集中力量解决居住环境痛点,完成雨搭脱落维修165处,更换损坏无法使用的单元门300余个,对居民楼楼道墙体残留污渍进行彻底清理并重新粉刷,惠及居民800余户,让老旧楼道“旧貌换新颜”,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。为提升服务专业度,镇党委组建“党员服务队”,定期开展政策解读、应急帮扶等专项培训,确保党员干部既懂业务又通民情,以专业服务让群众更满意。
从党群活动室里的欢声笑语,到助残路上的暖心足迹,从焕然一新的居民楼道,到便捷贴心的日常服务,新青镇党委用“真心”倾听民意、以“恒心”落实民盼、靠“匠心”优化服务,成功将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打造成“民心零距离”,让每一件民生实事都成为凝聚民心的“强磁石”,推动群众幸福感在家门口不断“升级”。
备案号:黑ICP备2000215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