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立“增绿就是增优势、护林就是护财富”理念,不断提升绿水青山“颜值”。一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。坚持不懈“严管林”,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,全面落实政府保护责任和林业局公司管护责任。严厉打击盗伐林木、蚕食林地、破坏湿地和滥捕滥猎等违法行为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、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,森林湿地保护修复综合治理达到3.34万亩。加强大平台国家级重点火险区农林交错地带的综合治理和风险研判,全面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综合能力,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。二是严格规范自然资源管理。全面推行黑土耕地保护利用“田长制”,坚守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,严厉打击和查处未批先建和非法占用耕地违法行为。严格建设用地审批,严格执行总量管控。扎实做好土地一级市场供应,提前介入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和县级重点项目,做好用地服务保障工作。加大国家战略储备林基地建设力度,全年森林经营试点达到3万亩。大力推进森林水库、粮库、钱库、碳库建设,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,形成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果,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。三是巩固提升创建成果。坚持把巩固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”作为重要任务,全面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年度整改任务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重点推进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。抓好五营镇供热站续建和环保设施安装,确保我县空气优良率达到98%以上。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,推进废弃菌包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。年内完成三镇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,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。扎实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,坚决打击偷存、偷排、偷放或违法违规处置的违法犯罪行为。高质量发展森林抚育和人工造林,计划培育苗木1200万株,完成森林抚育11.7万亩。
以产业发展为重点,推进“1234”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建设特色生态产业体系,加快形成“新质生产力”。一是持续推动“旅游+”多业态发展。依托生态、森林、冰雪、湿地等特色旅游资源,突出红松、白头鹤、杜鹃花等特殊旅游符号,推进“旅游+文化”“旅游+研学”,形成多业态并举、多景点支撑和多元化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。紧跟龙江和伊春旅游热度,提前谋划布局“五一”“十一”旅游高峰期服务保障工作,完善景区基础设施,优化景区服务流程,提升游客游览满意度,着力提升丰林森林康养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。加快推进五营红松林海景区5A级创建和五营平原林场自在香里景区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申报工作。二是持续践行大食物观。围绕蓝莓、桦树汁等森林食品产业,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,促进生态产品溢价增值。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,促进以红松籽、食用菌、山野菜等林下特色产业为代表的产品走向高端化。加快建设刺五加、平贝、五味子和灵芝等北药特色产业,推动建立行业标准,加速产品多元化研发。坚持“产业+生态同步发展”,拓展延伸产业链,吸纳更多地产优质产品进入森林食物“九珍十八品”品牌体系,提升森林食品影响力、竞争力。三是持续抓好产业振兴。坚持稳面积、增单产同步发力,以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为抓手,发展玉米、大豆等重点农产品加工业,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23万亩以上,产量达到7500万斤。稳步扩大“两牛一猪一禽”常规养殖及蜜蜂、林蛙、冷水鱼等特色养殖规模,构建起“常规+特色”畜牧产业发展格局,推动畜牧产业更好融入产业振兴。四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。持续推进“个转企、小升规”,加大企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。加强对瞳桦生物科技、鸿运山特产、天蓝蓝食品等企业创新扶持培育,推动企业早日入规;抓好星耀木业软木加工生产线建设,实现企业产值、增加值整体提升。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、优化渠道,线上线下开拓市场,倾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。五是持续培育“四大经济”发展新引擎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不断开辟新通道、打造新优势,构建转型发展新支撑。提升数字经济。持续扩大5G基站投资建设,解决热点深度覆盖问题,行政村(林场)覆盖率达到83%。引导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,深入推进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推动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走深向实。引导龙头支柱企业建设数字工厂,拓展数字技术在制造业、服务业、农林业等领域开发运用。发展生物经济。加速提升生物产业创新能力,引导北药、森林食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在苗木繁育、生物育种、生物材料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拓展应用,谋划推进生物经济成果落地转化。推进企业与省内外科研机构、高校院所深度合作,支持嘉桦生物、菌派科技、芝名生物深入研发桦树汁、黑木耳、灵芝的医疗功效。深挖冰雪经济。以五营红松原始森林、红星大平台库尔滨雾凇、新青小兴安岭户外运动谷为平台,持续举办林海穿越、民俗文化、冰雪运动、雾凇摄影等森林冰雪活动,全力打造特色冰雪旅游品牌,进一步扩大我县冬季旅游知名度、美誉度。以冰雪研学为突破,将“森林号子”非遗文化、“滑雪定向”赛事与研学课程相融合,丰富冬季旅游产品,力争全年旅游人次、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0%以上。
2024年,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,丰林县地区生产总值290399万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1.7%,增速位于全市第8位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(2.1%)0.4个百分点。从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07万元,同比增长1.8%,拉动GDP增速约0.9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增加值34459万元,下降3.9%,负向拉动GDP增速约0.5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3033万元,增长3.4%。